欢迎访问《中国疗养医学》官方网站,今天是

“综述”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
    熊毅 王佳楠, 杨建强, 冯美艳, 鲁华山, 黄蓉妮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10): 28-31.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10.006

    随着部队低剂量电离辐射(low dose ionizing radiation,LDIR)岗位作业人员群体不断扩大,对职业防护标准和身心健康要求越来越高,但LDIR作业人员健康评估尚缺乏相关规范标准。本文基于健康评估的内涵,探讨LDIR作业人员疗养期间健康评估的基本任务,一是全维掌握其身心健康状况,二是全面准确认识其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三是帮助和修正其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基于LDIR作业人员的职业特点,阐述LDIR作业人员疗养期间健康评估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生理状况评估、心理智能状况评估以及岗位作业能力状况评估。并就深入开展LDIR作业人员疗养期间全维健康评估研究展开思考,建议应深化辐射敏感指标、能力健康指标、健康风险评估三方面的研究。为LDIR作业人员疗养期间的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 综述
    袁鸣, 王臻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10): 32-35.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10.007

    超声具有安全、实时、便捷、经济等优势,在急诊医学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用场景日益深广。然而,目前在我军大多数基层部队医疗单位中,由于重视不足、专业培训不规范、基层军医对急诊超声的实用价值不明确等原因,多数超声设备尚未发挥其应有作用。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剖析,探讨超声在基层部队常见急症诊治中的临床价值,重点阐述超声在泌尿系结石、急性阑尾炎、军事训练伤、腹部闭合性损伤、软组织内异物、急性胰腺炎、睾丸扭转、血胸、隐匿性骨折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最后,探讨了进一步推动超声在基层部队急诊中应用的相关建议。超声技术在基层部队常见急、重症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基层部队应进一步重视超声在日常急诊中的应用,把急诊超声的推广和运用作为基层医疗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提升基层部队急诊医疗质量和水平,更好地维护官兵健康,保障部队战斗力。

  • 综述
    张铁军, 李雪洁, 常浩, 张海湃, 刘欣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10): 36-39.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10.008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种以慢性、反复性、顽固性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消费水平及饮食结构的改变,FGIDs的发病率呈不断增长上升趋势,由此引发的症状表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现代医学对于FGIDs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特异性的治疗药物,主要依赖对症处理,如使用解痉剂、促动力药、抗抑郁焦虑药物等,部分药物存在副作用或疗效不持久的问题。而中医药在本病的诊疗实践中却发挥独特优势,其疗法不只限于方药内服,更包含针灸、推拿、艾灸、穴位埋线、情志调摄、饮食指导等丰富的非药物疗法。其疗法应用和临床疗效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旨在聚焦中医非药物疗法这一重要领域,系统梳理、评述近5年来关于FGIDs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临床应用现状及其作用机制探索,分析其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由此进行深入探讨与未来展望,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优化与科研方向提供有益参考。
  • 综述
    孙腾璐, 陈圆圆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10): 40-44.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10.009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儿童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症状残留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症状残留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睡眠打鼾、呼吸暂停、睡眠躁动,以及日间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进一步影响患儿认知功能发育及心血管代谢健康。随着社会生活方式改变及疾病诊疗水平提升,术后症状残留作为OSA管理的关键难点,已成为儿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系统综述儿童OSA术后症状残留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估工具、生物标志物探索、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等维度进行综合梳理,为临床医护人员和家庭提供科学依据,以推动对术后症状残留的早期识别、规范管理及精准干预。

  • 综述
    陆勤燕, 朱炜琴, 王洋, 周思, 刘丹, 许媛, 胡珊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9): 50-56.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9.011

    目的   分析近10年国内外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研究的发展现状、热点和前沿,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和Web of Science中关于压力性损伤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 6.2.R3软件对作者、机构、国家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作者合作共现图谱、机构合作共现图谱、国家合作共现图谱、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时区和突现词图谱。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为5 152篇,英文文献为4 178篇。结果显示,2013年以后国内外发文量关注度都持续升高,国内呈先升后降的倒“V”型,国外则呈上升斜坡形;国内外主要研究热点为“早期识别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是国内外共同研究热点”“精准定制压力性损伤预防策略,国内外侧重点不同”;国内外压力性损伤研究前沿不断发展,应聚焦骨科及新型敷料。结论   国内外压力性损伤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临床护理人员应结合研究热点,建立精准压力性损伤预防策略,学习新型伤口敷料运用,降低压力性损伤风险。

  • 综述
    王蕾莉, 周子钰, 蔡依雯, 陈珮, 林琴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9): 57-59.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9.012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浪潮的推进,数字健康作为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的产物迅速发展,数字健康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通过系统综述相关文献,探讨我国居民数字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目前,我国居民数字健康素养水平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仍存在区域和人群差异,城市居民数字健康素养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个人因素(如年龄、家庭情况、工作差异、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水平)、社会环境因素(如医疗保障条件和地区的经济与医疗信息差异)以及数字资源因素(包括数字资源可及性和居民对数字健康信息的态度)均对数字健康素养产生显著影响。未来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横断面调查和纵向研究,全面评估居民数字健康素养,并据此开发针对性干预策略,以提升全民数字健康素养水平。

  • 综述
    高澍, 周磊, 刘捷, 朱庆春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9): 60-64.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9.013

    目的   探索总结我国军事体能训练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1994—2024年)以军事体能训练为主题的文献257篇,通过CiteSpace软件完成图谱绘制,对近30年军事体能训练研究领域的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和时间线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发文数量方面,我国军事体能训练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变化趋势主要分为缓慢上升阶段(1994—2005年),快速上升阶段(2006—2016年),逐步回落阶段(2017—2024年)3个阶段;在研究作者与机构方面,作者之间与机构间的科研合作较少,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在研究热点方面,主要包括体能训练手段和模式探究、军队各类人群和训练对机体的生理影响等,随着对军事体能训练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同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研究热点,训练伤的防治、实战化、信息化等关键词也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   在未来的研究中,建议学者之间和机构之间多进行学术交流,加强与地方体育院校、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相关学科与军事体能训练的交叉融合,积极借鉴先进的训练模式方法,推进军事体能训练研究领域的发展,以更好地提高军事体能训练科学化水平,增强军队人员体能素质,提高战斗力。

  • 综述
    李同华, 刘杰, 于孟娜, 刘旭, 刘环卫, 赵联伟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9): 65-68.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9.014

    快速镇痛在战场救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对于维持伤员的生命体征稳定有着关键作用。在创伤发生后,伤员生命体征常因疼痛而产生波动,及时镇痛可有效避免因疼痛引发的生命体征恶化。同时,疼痛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快速镇痛能够显著降低PTSD的发生风险。此外,快速有效的镇痛能使伤员更好地配合救治,提升战场救治效率。本文深入且系统地综述了疼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从神经传导通路等方面剖析疼痛产生的原理。同时,详细阐述了战创伤疼痛的生化评估指标,如炎症因子等与疼痛的关联。还结合现代医学先进的镇痛药物与技术,以及中医针灸、中药等特色治疗手段,全面探讨多模式镇痛策略在战创伤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前景。通过整合现有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旨在为战创伤快速镇痛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

  • 综述
    赵可, 陈湧涛, 聂鹏, 王尚勇, 张晗, 梅雯惠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9): 69-76.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9.015

    温泉是人类利用地热资源的重要途径。温泉以其特有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在发电、采暖、农业、生产生活、旅游及康养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综合效益,是兼具自然、经济、健康及文化价值的战略资源。中国温泉资源类型齐全,分布广泛,经济价值可观。掌握中国温泉资源分布情况,了解温泉养生保健的机制、主要功效、不适证及预防,展望温泉养生保健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温泉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温泉养生保健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温泉养生保健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正在向差异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温泉资源开发利用可以从制定合理的产业规划、提高公众的认知度、提升温泉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挖掘和传承中国温泉文化着手。

  • 综述
    李海龙, 杨仁梅, 叶乔生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9): 77-81.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9.016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需依赖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疗,但长期透析常常伴随着肌肉萎缩、心肺功能下降及心理障碍等多维度的功能衰退,严重影响生存质量。本文系统阐述了基于功能分层的阶梯式运动干预在延缓MHD患者功能衰退中的作用机制,并构建了标准化临床实践路径。通过改良Barthel指数(MBI)、6 min步行试验及握力测试等工具,将患者精准分层为卧床、半卧床及自理三个功能层级,制定差异化运动处方:卧床层以主被动关节活动与呼吸训练为核心,预防压疮及关节挛缩;半卧床层通过平衡与转移训练恢复基础活动能力;自理层采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延缓肌少症及认知衰退。研究证据表明,阶梯式干预可显著提升肌肉质量与力量(抗阻训练)、增强心肺耐力与代谢调控(有氧运动),同时通过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如内啡肽)及脑血流灌注,缓解焦虑抑郁并改善认知功能,打破“疲劳-活动减少-功能衰退”的恶性循环。本方案整合生理与心理干预路径,强调动态评估与适配策略(每3~6个月调整运动处方),结合透析周期优化运动时间与强度分级,兼顾安全性与疗效。未来需通过多中心长期研究进一步验证其成本效益及广泛适用性,为MHD患者功能维持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 综述
    陈功, 陈云志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8): 64-70.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8.015
    作为早期地球环境的模拟状态,温泉环境极端,包括温度、压力、盐度和pH值等方面。温泉里面蕴含了许多生命起源期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抗硫、抗金属离子、生物酶降解、木质纤维素降解、污水污物处理、甲烷生成与降解、光合作用等,已在工业、农业和医疗制药行业发挥了重要应用价值,如生产新型抗生素、生物降解剂、环保材料等。宏基因组测序突破了传统微生物研究的培养技术局限,能够全面揭示温泉中微生物的种类、基因功能和代谢通路等。未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跨学科合作的深入,温泉微生物研究有望取得更多突破,为解决环境、能源和健康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综述了温泉微生物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革新及其在温泉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 综述
    陈建芬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8): 71-74.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8.016

    全球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的社会,传统养老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急需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AI)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应对这一挑战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通过对AI在老龄化社会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概述,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综合了包括智能机器人、健康监测、教育培训、社区支持及伦理和政策等多个维度;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整合,AI可以监测健康状况、促进主动健康,从而显著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效率和质量,也促进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探讨了AI在推广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如技术的普及、伦理问题及政策支持等。最后,文章展望了AI在老龄化社会中的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与启示。

  • 综述
    蔡礼莲, 杨晨, 张雨萌, 韩哲, 孙翔, 闫桂虹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8): 75-81.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8.017

    目的   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总结和评价。方法   检索CBM、CNKI、万方、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4年7月26日。获取有关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以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以及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于描述性研究的质量评价标准为参照,评价文献质量后系统总结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最后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归纳总结研究结果。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总样本量为2 405例,共涉及31种影响因素,主要因素包括患者的自理能力、家庭月收入、每日照顾时间、参与照顾人数、患者是否患有慢性疾病、患者付费方式和医疗费用。结论   髋部骨折术后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相关因素较多,未来需进一步开展纵向研究探寻髋部骨折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发生的轨迹及发生机制,为临床医护人员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证据支持。

  • 综述
    邹娇, 包利红, 张丽平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8): 82-86.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8.018

    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不断增加且发病年龄逐渐低龄化。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作为骨科常见疾病,临床治疗常首选保守治疗方案,部分患者症状严重需进行手术治疗。加速康复外科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多维度围手术期管理策略,旨在减少患者手术应激与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目前,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临床报道逐渐增多,中医适宜技术也成为了加速康复外科的有效治疗选择。本文系统综述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综述
    薛明月, 陈畅, 田芳, 杨莹, 朱芳, 张宏媛, 张哲鹏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8): 87-90.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8.019

    噪声性耳鸣是因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导致的内耳或中枢听觉系统损伤,特别在军事人员中尤为普遍,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耳鸣,常伴随听力下降、焦虑及睡眠障碍。近年来,中医结合疗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八段锦(传统气功)与耳穴揿针(耳穴持续刺激疗法)的联合应用在噪声性耳鸣治疗中展现出独特潜力,但其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八段锦的练习帮助调节脏腑气血,改善身心状态,可能对噪声性耳鸣产生积极影响。其动作设计结合呼吸调控与肢体舒展,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缓解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改善内耳微循环障碍。耳穴揿针通过持续刺激耳部穴位(如神门、皮质下、内耳等),调节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水平,抑制异常神经信号传导,并发挥抗炎作用,缓解耳蜗及中枢听觉通路的病理状态。八段锦与耳穴揿针的联合应用为噪声性耳鸣提供了非药物干预的新思路,兼具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的优势。尽管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疗法,但基于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结合疗法在改善耳鸣症状、调节身心状态方面具有广阔前景,亟待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 综述
    项奥梦, 王承烁, 张林丽, 范春亮, 祁婧曼, 付艳鑫, 赵若璇, 武亮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7): 50-54.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7.012

    膝骨关节炎(KOA)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表现为关节软骨出现退行性病变和骨质增生,可伴有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步行和平衡功能,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水中运动治疗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通过在水环境中运动,利用水的浮力、黏滞性、温度、压力等特殊性质可减轻患者疼痛、消除肿胀、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步行功能等,从而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情绪心理、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许多康复治疗技术与水中运动治疗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使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倍增。本文通过总结归纳水中运动治疗的作用机制、水中运动治疗以及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最新治疗成果,为该病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与指导。

  • 综述
    刘秀英, 赵亚丽, 耿荣仙, 黎红琴, 和智娟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7): 55-57.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7.013

    腹部九宫八卦法火龙罐综合灸在传承中医护理精髓火龙罐综合灸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腹部九宫八卦推拿法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为患者提供一种实用的中医护理方法。腹部位于人体中部,是上下联结的枢纽,与五脏六腑关系紧密。本文所探讨的腹部九宫八卦法火龙罐综合灸,以神阙为中心,神阙乃经络汇聚之核心,气运集中之要地,与十二经脉相连,又与脏腑相通。通过在腹部进行九宫八卦法火龙罐综合灸,能够借助经络、腧穴的刺激,使热力直达病所,有效促进经络畅通、调节脏腑功能,进而恢复人体正常机能。其安全性高、舒适度高,且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展现出独特的治疗优势。因此,本文旨在简要阐述腹部九宫八卦法火龙罐综合灸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作用机制及其创新性优势。

  • 综述
    杨蓓, 刘枝健, 张姬, 李庆玲, 杨雅晶, 冯霞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7): 58-62.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7.014

    目的   系统评价病房安宁疗护对终末期患者日常生活和后续进展的影响。方法   系统检索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Sino-Med、PubMed、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病房安宁疗护对终末期患者干预效果的文章,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6月。依据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分析评估工具(RoB2)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9篇,共研究调查1 552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病房安宁疗护能够提升终末期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MD(95%CI)=8.59(8.05,9.14),Z=31.13,P<0.01]和运动功能[MD(95%CI)=10.52(8.24,12.80),Z=9.03,P<0.01];能提高终末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OR(95%CI)=0.13(0.05,0.34),Z=4.27,P<0.01]。结论   病房安宁疗护能够提升终末期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和运动功能;能提高终末期患者的满意度并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尚不能认为病房安宁疗护能够改变终末期患者的疾病/癌症治疗情况、死亡率、生存情况、重新入院率和急诊就诊率。

  • 综述
    李雪, 胡越, 米娇, 袁榕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7): 63-68.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7.01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检索、评价和总结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喂养不耐受预防和管理的相关证据,为指导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对喂养不耐受的预防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计算机系统检索UpToDate、英国医学杂志(BMJ)临床实践优化网站、国际指南协作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以及医脉通等网站;同时,检索的数据库包括科学网(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CBM、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有关预防和管理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喂养不耐受的专家共识、指南、证据总结、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7月。由两名研究员负责文献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整合。结果   最终纳入15篇文献,包括指南3篇、Meta分析4篇、系统评价3篇、最佳证据2篇、专家共识3篇,从营养状态评估、营养制剂、喂养方式、喂养速度、喂养温度、喂养体位、喂养不耐受的识别、喂养不耐受的处理、提高耐受性9个方面形成31条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预防与管理喂养不耐受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并建议在应用证据时充分考虑临床,制定个性化方案。

  • 综述
    李莹, 骆研静, 吴彬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7): 68-72.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7.016

    腰痛包括特异性下腰痛和非特异性下腰痛(NSLBP),其中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特点是无明确病理及影像学改变,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由于工作、生活的特殊性,海勤人员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发生率较高,是影响海勤人员战斗力生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颠簸、潮湿、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腰椎稳定性下降、腰椎退行性变、小关节紊乱等一系列后果。目前国内外主要采取中医药治疗、物理治疗、运动治疗等多种单一或联合治疗的方法,均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各有利弊;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科学的预防措施,能达到防大于治的效果。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非特异性下腰痛的诊疗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为深入研究海勤人员非特异性下腰痛防治措施提供新思路。

  • 综述
    田甜, 陈亭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7): 73-78.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7.017

    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D)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原因引起睡眠觉醒节律紊乱和睡眠质量异常的疾病。执行任务的现役军队人员,由于需要长期面临高强度的训练、暴露在极端的工作环境中、承担高风险工作内容等,从而导致正常的睡眠模式被打扰,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高。长期严重的睡眠障碍将会导致军队人员的记忆力、注意力、警觉性、执行力降低,不仅对执行任务造成影响,甚至会增加军事人员躯体与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造成严重后果。本文综述了军队人员睡眠障碍的现状、测量工具、影响因素等内容,针对军队人员出现睡眠障碍问题进行分析,并展望了未来军队人员睡眠障碍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开展军队人员任务期间睡眠障碍的相关研究,提高军队人员任务期间睡眠质量提供参考。

  • 综述
    李海龙, 杨鹏, 叶乔生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7): 79-84.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7.018

    髌腱末端病(patellar tendinopathy,PT)是常见于跳跃运动员的慢性膝关节疾病,以髌骨下缘疼痛、运动功能受限为特征,病程长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核心发病机制为髌腱长期超负荷导致的“超负荷-修复失衡”,引发胶原排列紊乱及退行性病变。本研究系统分析了PT的解剖学、生物力学及病理生理学机制,发现近端髌腱因结构特性更易受损,生物力学异常(如踝内翻、髋肌无力)可显著增加髌腱应力,影像学表现为肌腱增厚、低回声及钙化,病理分期涵盖反应性、修复不良与退行性阶段。基于此,提出“分期-联合”康复策略,以疼痛程度为分期依据,急性期以镇痛与负荷管理为核心,采用等长训练联合低强度冲击波治疗,抑制炎症并缓解疼痛;慢性期聚焦结构重塑,通过中高强度冲击波联合离心训练促进胶原合成,并整合渐进式负荷训练增强肌腱功能。同时,强调下肢生物力学整体调整(踝、膝、髋关节干预),从源头减少髌腱应力。该方案具有缓解症状、重建功能、降低复发风险的优势,但未来仍需进一步验证其长期疗效,并探索如何精准分期与个体化治疗,推动PT治疗从症状到功能的全面恢复。

  • 综述
    罗霜霜, 潘童畅, 杨奕婷, 崔锦, 张峻, 林琴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6): 72-76.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6.016

    目的   分析与梳理国内糖尿病患者心理韧性领域研究的现状、热点和趋势,为今后在糖尿病患者心理韧性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和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8月6日有关糖尿病患者心理韧性方面的相关研究。提取相关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中,对纳入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数据进行聚类和共现分析。结果   通过检索共获得191篇文献,获得有效文献141篇。高频关键词为“心理弹性”“糖尿病”“心理韧性”等,较新的突变词为“赋能教育”“社会支持”“中介作用”等。糖尿病患者心理韧性领域研究的热点及前沿为心理弹性、糖尿病、心理韧性、生活质量、自我效能等。结论   我国糖尿病患者心理韧性重视程度有所上升,但心理韧性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各高校、医院应加强合作,综合性研究糖尿病患者与心理韧性间关系,将其与临床治疗相结合,并建立完备的心理韧性相关疗法系统,从而提升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程度和生活质量,进一步促进糖尿病治疗效果提升。

  • 综述
    毛丹, 李媛, 柏红, 卢雪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6): 77-81.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6.017

    目的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国内外在癌症领域的安宁疗护热点和前沿问题,本研究旨在为国内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还能为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更优质的照护服务。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与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进行信息挖掘与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英文文献2 086篇、中文文献817篇。研究热点及前沿集中于癌症患者的疼痛、心理护理、预先照护、共同决策和癌症患者安宁疗护的质量评价。结论   安宁疗护在癌症治疗领域的研究数量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国内,虽然目前的研究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癌症患者安宁疗护的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在这一领域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并发展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癌症患者安宁疗护模式。

  • 综述
    梁伟灵, 谢宛彤, 张哲鹏, 王鹏举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6): 82-85.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6.018

    腰背痛(low back pain,LBP)是骨科与康复科的常见病之一,根据病因可分为特异性腰背痛(specific low back pain,SLBP)和非特异性腰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SLBP)。其中NSLBP占LBP的85%左右,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导致患者工作能力丧失,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NSLBP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药物、物理、中医、运动等综合康复治疗是NSLBP治疗的主要手段,在众多的康复治疗手段中寻求安全有效的方法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值得深入探讨。为此笔者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从NSLBP的药物治疗、中医康复治疗、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以及多学科综合康复治疗方面对NSLBP的康复治疗作一综述,以期为NSLBP的康复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 综述
    平莉, 李振华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6): 86-88.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6.019

    失眠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具有反复发作性、慢性持续的强烈倾向,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引发精神疾病、躯体性疾病。以往临床采用药物疗法、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等干预手段治疗失眠,然而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并且长期用药期间容易造成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甚至产生耐药现象。我国中医疗法历史悠久,临床应用范围广,体现出良好的应用优势。针灸是常用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因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势广泛用于临床,有效治疗失眠,疗效得到肯定。本研究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从中医对失眠的认识、失眠的中医辨证介绍、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等方面展开综述,探究针灸治疗失眠的科学依据,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 综述
    刘燕玲, 田甜, 卢嘉渝, 陈亭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6): 89-92.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6.020

    高原高寒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低压低氧、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常常使战创伤伤员救治过程面临诸多挑战,影响伤员救治的成功率。环境应激与创伤应激发挥的协同效应加剧了机体的代谢紊乱,伤员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不仅身体机能受损、炎症反应严重,而且机体免疫力和耐受性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延缓战创伤伤口愈合和康复进程。通过开展合理的营养支持,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对于改善伤员代谢紊乱、维持脏器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创伤的良好转归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针对环境,战创伤类型、部位、程度,营养流程等因素对营养支持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高原高寒地区战创伤伤员开展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以及后续营养支持流程的构建提供参考。

  • 综述
    葛泽生, 师宁宁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6): 93-95.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6.02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是一种三维脊柱畸形,属于非结构性脊柱侧凸的一种,临床表现为脊柱侧凸综合征。由于非结构性脊柱侧凸具有可逆性,骨盆在解剖中作为整个脊柱的基底且以肌肉、韧带相互连接,从生物力学观点来看,脊—盆—髋是人体直立行走和平衡运动的生物力学基础,二者相互影响。作者强调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从骨盆入手,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思路。 关键词:微调手法,骨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相关性;
  • 综述
    林勇, 王天义, 司瑞, 孟俊丞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6): 96-100.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6.022

    在现代医学的版图中,人工智能(AI)技术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为慢性病管理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中国传统医学(TCM),这一历经数千年沉淀的医学智慧,与AI技术的结合,预示着一场跨时代的医疗创新。笔者旨在深入探讨AI在TCM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现状、潜在价值以及面临的挑战,为未来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AI技术在提高诊断准确性、个性化治疗方案、患者监测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分析,本文揭示了AI与TCM结合的巨大潜力,并针对中医辨证施治智能化、中药配方优化等挑战提出了见解。最终,本文呼吁加强跨学科合作,以实现慢性病管理的智能化和精准化,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 综述
    陈梓琼, 康雅红, 苏桂婷, 刘芳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5): 52-58.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5.013

    目的   系统评价八段锦对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及血压的影响,并进行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外文各数据库中有关八段锦干预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及血压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对相关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7篇文献,涉及596例高血压患者,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显示:睡眠质量方面,八段锦组与对照组相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MD=-2.81,95%CI(-3.16,-2.45),P<0.000 01];PSQI分维度评分包括睡眠质量[MD=-0.39,95%CI(-0.59,-0.18),P=0.000 2]、入睡时间[MD=-0.30,95%CI(-0.49,-0.11),P=0.002]、睡眠时间[MD=-0.26,95%CI(-0.42,-0.11),P=0.000 8]、睡眠效率[MD=-0.27,95%CI(-0.44,-0.10),P=0.001]、睡眠障碍[MD=-0.29,95%CI(-0.45,-0.13),P=0.000 4]、催眠药物[MD=-0.24,95%CI(-0.36,-0.11),P=0.000 2]、日间功能障碍[MD=-0.22,95%CI(-0.36,-0.08),P=0.002];睡眠总有效率[OR=4.75,95%CI(2.15,10.49),P=0.000 1]。血压方面,八段锦组与对照组相比收缩压[MD=-4.74,95%CI(-5.92,-3.56),P<0.000 01],舒张压[MD=-3.92,95%CI(-4.71,-3.12),P<0.000 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习练八段锦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有良好降血压效果。

  • 综述
    陈小萍, 王洪斌, 范春亮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5): 59-62.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5.014

    目的   使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温泉疗法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温泉疗法研究新思路。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至2024年6月30日温泉疗法相关文献,再通过CiteSpace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471篇。发文量逐年增长,发文最多的机构是江苏省工人汤山疗养院,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排名前3位的关键词分别是温泉、水疗、银屑病,关键词突现分析显示较为活跃的是水疗、睡眠质量,关键词聚类分析获得水疗、泥疗、颈椎病、银屑病等聚类,关键词聚类时序图谱分析显示温泉疗法研究持续时间久、应用广泛、形式多样。结论   目前温泉疗法主要有水疗、泥疗等方式,可有效缓解颈椎病、皮肤病,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在康复疗养治疗中起到辅助作用,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温泉疗法在疾病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

  • 综述
    胡闯北, 翟绅, 樊金辉, 王甜, 宋永伟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5): 63-67.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5.015

    目的   探索针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针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提供选穴依据及治疗思路。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 Fang)、维普(VIP)及PubMed数据库中针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相关文献,筛选整理后建立“针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及Gephi 0.9.2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复杂网络K-core层次分析提示肾俞、委中、环跳、夹脊穴、阿是穴、腰阳关、承扶、命门、昆仑、大肠俞、小肠俞、关元俞、气海俞、承山、阳陵泉、风市、三阴交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核心腧穴;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核心穴组为委中-环跳、委中-肾俞、环跳-阳陵泉;部位配穴以远近配穴为主,其次为局部配穴、远端配穴;经脉配穴以本经配穴为主。结论   委中-环跳、委中-肾俞、环跳-阳陵泉为针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核心穴组,局部选穴是针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首选,远近配穴最为常用,符合临床实际。

  • 综述
    陈功, 陈云志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5): 68-76.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5.016

    温泉疗法在我国古已有之,并广泛用于疾病养生预防保健,然而与之相关的中医类文献较少,本文拟基于中医五脏相关疾病的温泉疗法探讨温泉的医疗价值。通过温泉研究背景、愈病防病机制、在中医五脏相关疾病中的医疗价值、风险与不足、未来展望等方面分析温泉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的价值。阐明了温泉疗法在中医“心肝脾肺肾”五脏疾病之间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温泉疗法是“无药之药”,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以与其他疗法相配合,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

  • 综述
    谭凤华, 段智飞, 任群峰, 胡政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5): 76-81.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5.017

    骨关节炎(OA)是最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也是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骨关节炎的患病人数和比例都逐渐上升。温泉水疗法可以显著缓解部分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功能,并且在治疗结束后中短期内仍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酌情考虑应用温泉水疗法进行治疗或作为辅助治疗。本文介绍了温泉水疗法用于骨关节炎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以及温泉水疗法作为辅助疗法与其他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敷、蒸气浴、针灸以及磁疗和泥浆包联合使用的临床疗效。最后,我们讨论了应用温泉水疗法治疗骨关节炎潜在的机制以及面临的挑战,为推广温泉水疗法治疗骨关节炎提供借鉴。

  • 综述
    王雪欢, 刘妍, 杨莹, 梁伟灵, 陈畅, 徐妍, 张哲鹏, 关世奎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5): 82-85.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5.018

    干眼症作为一种全球性流行眼科疾病,给飞行员这一特殊职业群体带来了显著的健康隐患。飞行员因其长时间工作、专注于复杂的飞行任务,以及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面临更高的干眼症发病风险。本文详细探讨了干眼症在飞行员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飞行安全、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分析现代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如泪液清除率检测、人工泪液治疗、抗炎药物的应用以及新型物理治疗方法,进一步评估了干眼症治疗对飞行员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针对病因的综合治疗,包括人工泪液、局部抗炎疗法和物理治疗,能够显著减缓飞行员干眼症状,提升其工作表现及生活质量。此外,干眼症的治疗不仅关乎飞行员的生理健康,也对其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综述多项最新研究,旨在为干眼症的有效治疗及其对飞行员的积极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 综述
    周子钰, 王蕾莉, 蔡依雯, 杨科大, 姜敏敏, 林琴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5): 86-88.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5.019

    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转变,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社会衰弱作为一种老年人常见不良健康状态,涵盖了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诸多层面,它描述了个体在面对生活压力和健康挑战时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的下降。社会衰弱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社会经济负担的增加。本文通过综合现有的研究文献,总结老年人发生社会衰弱的影响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年龄、性别、睡眠障碍、抑郁情绪、家庭和社会支持等内部和外部因素均会对老年人社会衰弱的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建议未来能够评估并提出预防老年人社会衰弱发生的干预措施,为预防和治疗老年人的社会衰弱构建全面的社会支持网络,降低老年人社会衰弱发生率,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发展。

  • 综述
    廖阳, 孙光华, 伍琦, 周君, 黄福锦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4): 52.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4.01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系统性骨骼疾病,显著增加了骨折的风险。随着全球老龄化加速,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近年来,非药物干预手段逐渐受到关注,其中运动训练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旨在综述运动训练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不同类型、强度和频率的运动对骨密度、骨质量及功能能力的影响。通过分析近期的临床研究与实验数据,本文揭示了运动训练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强骨骼强度以及降低骨折风险方面的潜力,为后续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尽管已有研究表明运动训练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具有积极影响,但仍需进一步探索运动干预的最佳方案和长期效果,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 综述
    海如尼萨·艾则孜, 马秀兰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4): 58-62.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4.013

    免疫功能缺陷是艾滋病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以持续损伤体内免疫细胞,导致免疫失衡、免疫细胞耗竭为主要特点,从而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中医以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治疗艾滋病方面以扶正、祛邪为主要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成效。前期多项研究显示,中医药以益气扶正固本的治疗方法治疗艾滋病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其中CD4+T细胞的数量提升最为显著,T细胞、NK细胞、B细胞的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调节了免疫因子之间的平衡,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但仍缺乏深入的基础研究支持。故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近些年来中医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对中医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方面的治疗研究进行了讨论,旨在为后期治疗艾滋病提供参考。

  • 综述
    祁婧曼, 赵若璇, 项奥梦, 付艳鑫, 王承烁, 范维娇, 武亮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4): 63-66.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4.014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严重伤害,还常常伴随着痉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自理能力,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康复手段,因其安全、经济、有效的特点,已逐渐成为脑卒中后痉挛治疗的有力工具。rPMS通过特定的磁场作用于外周神经和肌肉,影响神经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从而调节肌肉的兴奋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减轻痉挛、改善运动功能的目的。本综述系统回顾了rPMS在脑卒中后痉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治疗机制、效果评估及临床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 综述
    季小琳, 徐海燕, 苏建华
    中国疗养医学. 2025, 34(4): 67-72. https://doi.org/10.13517/j.cnki.ccm.2025.04.015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肌少症作为一种显著影响老年人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已引起广泛关注。肌少症不仅与肌肉质量和力量的丧失有关,还与老年综合征密切相关,增加了衰弱、跌倒、骨折和多种慢性疾病,如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本文综述了肌少症的发病机制及其涉及的多个关键信号通路,包括AMPK、mTOR、Akt/mTOR、Myostatin/SMAD、Wnt/β-catenin和SIRT1,这些通路在肌少症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理解这些信号通路有助于开发针对肌少症的有效治疗方法。通过正确评估和监控肌少症的进展,结合信号通路的干预、生活方式调整、营养补充和社会支持,可以提升患者的独立性并减轻对医疗系统的依赖。未来的研究将继续聚焦于这些通路的调控机制,以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