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自我感知老化在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和认知功能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4年1月至6月对成都市527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Proce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得分为(13.14±4.306)分,自我感知老化得分为(47.21±8.107)分,认知得分为(25.06±3.587)分;自我感知老化与社会隔离(r=-0.659,P<0.01)、认知功能(r=-0.541,P<0.01)呈负相关;社会隔离和认知功能呈正相关(r=0.600,P<0.01);“社会隔离→自我感知老化→认知”路径中总效应为0.581,直接效应为0.359,中介效应为0.22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8%。结论 社会隔离和自我感知老化对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有显著影响,且自我感知老化在社会隔离和认知功能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目的 探讨肺挫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肺挫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随机森林模型。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至2024年12月广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7例肺挫伤患者,将受试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272例与测试集135例;训练集根据肺挫伤患者是否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合并组(n=71)与未合并组(n=201),测试集根据肺挫伤患者是否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合并组(n=36)与未合并组(n=99)。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挫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建立预测肺挫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随机森林模型。结果 所选407例肺挫伤患者中有107例患者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为26.29%。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显示,影响肺挫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因素重要性排序依次是血氧饱和度、血小板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训练集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预测肺挫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6,测试集的AUC为0.935,本研究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对肺挫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结论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可以有效建立肺挫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模型,有助于临床简单快速进行肺挫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分析和及早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RANTES)、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3(CCL3)、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变化轨迹,并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商丘市中医院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120例老年ACI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RANTES、CCL3、Beclin-1水平。依据治疗后3个月内预后情况将研究组分为预后不良亚组、预后良好亚组,比较其临床资料及血清RANTES、CCL3、Beclin-1水平。分析RANTES、CCL3、Beclin-1对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RANTES、CCL3、Beclin-1水平分别为(285.64±35.21)pg/mL、(32.36±6.78)pg/mL、(2.16±0.52)ng/mL,高于对照组的(146.29±33.76)pg/mL、(12.28±3.09)pg/mL、(0.96±0.28)ng/mL(P<0.05);预后不良亚组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糖尿病占比、冠心病史占比分别为(72.54±2.25)岁、(18.63±2.61)分、61.90%、57.14%,高于预后良好亚组的(68.01±3.06)岁、(12.25±2.19)分、25.64%、19.23%(P<0.05);预后不良亚组治疗后4周血清RANTES、CCL3、Beclin-1水平分别为(206.39±51.78)pg/mL、(25.91±7.63)pg/mL、(1.79±0.55)ng/mL,高于预后良好亚组的(150.74±30.24)pg/mL、(16.22±3.40)pg/mL、(1.12±0.27)ng/mL(P<0.05);在校正了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糖尿病、冠心病史后,RANTES、CCL3、Beclin-1仍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RANTES、CCL3、Beclin-1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P<0.001);以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糖尿病、冠心病史为传统预测方案,以治疗后4周血清RANTES、CCL3、Beclin-1水平为新型预测方案,新型预测因素联合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传统预测因素联合(P<0.05)。结论 老年ACI患者血清RANTES、CCL3、Beclin-1水平升高,且与预后呈正相关,检测其水平对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检测其水平可提高预测效能。
目的 探讨我国近10年健康体检文献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关于健康体检的相关研究,运用CiteSpace 6.4R1软件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中文文献24 311篇,年发文量2014—2024年总体呈先平稳后下降趋势。作者之间有一定的合作,但机构分散程度较高。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血糖、血压、血脂、老年人、健康教育、健康状况、护理干预。心理状态、血糖控制、高危人群、影响因素、定期随访等是健康体检领域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结论 国内健康体检科研文章内容较为广泛,作者之间合作需进一步加强。心
理状态、血糖控制等相关的研究是健康体检领域的前沿方向,为构建全民健康的预防和治疗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目的 整理中英文五禽戏的临床文献,探析五禽戏优势病种及临床应用进展。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收录的五禽戏临床研究文献,基于文献计量法总结五禽戏临床研究现状和疾病谱情况,分析总结五禽戏适应证及优势病种。结果 五禽戏治疗临床疾病的文献发表数均大致呈逐年上升且回落的趋势;中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为杨宇、沈茂荣,外文文献作者发文量均仅1篇;发文机构均来自国内,其中上海体育学院、江苏省中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发文量靠前;国内五禽戏研究文献发表数最多的期刊为《中医药临床杂志》,国外为《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上海市开展五禽戏临床试验数量最多,广西研究五禽戏的精细学者最多。结论 五禽戏疗法多聚焦于骨伤科、神经内科以及呼吸科疾病的防治,五禽戏优势病种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帕金森病、骨质疏松和颈椎病,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方向。
目的 观察头项针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重点观察咽部分泌物蓄积、会厌谷及梨状窦食物残留、渗漏误吸、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的改善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纳入广州市番禺区康复医院2022年10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恢复期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联合组剔除1例。最终纳入研究联合组39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组在吞咽训练基础上联合头项针(颞三针、脑三针、风池、翳风、完骨),两组均治疗3周。治疗前后应用纤维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观察患者咽部分泌物蓄积(Murray分级)、梨状窦/会厌谷食物残留 (Yale分级)及渗漏误吸(PAS分级)情况,同时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评估吞咽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咽部分泌物蓄积、梨状窦残留、会厌谷残留、渗漏误吸及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显示,联合组治疗后咽部分泌物蓄积、梨状窦残留、会厌谷残留、渗漏误吸及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项针联合吞咽训练可有效减少脑卒中恢复期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咽部分泌物蓄积、梨状窦/会厌谷残留及渗漏误吸,并显著改善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目的 研究Snyder希望理论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对冠心病(CHD)患者的效果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收治的CHD患者,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60例,接受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和研究组(n=60例,接受Snyder希望理论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干预),评价两组心理状态、躯体症状、自我和谐度、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评估量表(GAD-7)、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我和谐量表(SCCS)自我灵活性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刻板性及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问卷(CQQ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78.33%(4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接受Snyder希望理论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可有效改善心理状态及躯体化症状,促进自我和谐,提高生活质量。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接受Siebens领域管理模式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2021年8月至2024年7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术后护理模式分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研究组给予Siebens领域管理模式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视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6.20±0.52)mmol/L、糖化血红蛋白(5.78±0.62)mmol/L及视功能评分(0.29±0.09)分均低于对照组(6.41±0.34)mmol/L、(6.11±0.69)mmol/L、(0.32±0.07)分,生活质量(84.72±1.24)分高于对照组(80.29±1.06)分(P<0.05)。结论 两种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方面均能够发挥一定效果,Siebens领域管理模式延续性护理可发挥更为显著效果。在视功能控制方面,Siebens领域管理模式延续性护理对视功能控制效果更佳。
目的 探讨针刀与颈舒颗粒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漳州市芗城中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颈舒颗粒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口服颈舒颗粒联合针刀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颈椎生理曲度、颈椎功能状态、睡眠质量。结果 治疗3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和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分别为(18.91±3.34)mm、(88.65±11.1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5.35±3.21)mm、(80.76±1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9、2.600,P<0.05),简易McGill疼痛量表评分为(9.21±2.81)分,低于对照组的(12.65±3.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6,P<0.05)。结论 在颈舒颗粒的基础上,使用针刀可进一步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中医证候,显著减轻疼痛,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并提升睡眠质量。
目的 探讨埋针疗法联合絮刺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蛇串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气滞血瘀型蛇串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瑞巴林胶囊治疗,研究组用药同对照组,给予耳穴埋针联合絮刺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15 d时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0 d时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及PGE2水平明显下降,研究组TNF-α(14.19±1.38)ng/L、PGE2(56.11±5.27)U/L低于对照组TNF-α(20.67±3.87)ng/L、PGE2(98.15±10.3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下降,研究组治疗后 HAMA、HAMD评分(10.05±1.03)分、(11.49±1.93)分低于对照组(19.16±2.96)分、(18.37±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埋针疗法联合絮刺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蛇串疮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不良情绪。
目的 探讨Mulligan手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颈椎生理曲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金庚中医康复医院外科2022年8月至2024年11月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60例采用基础颈椎牵引治疗,研究组60例增加Mulligan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椎功能、颈椎生理曲度(磁共振,CT检查)、疼痛、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观症状等颈椎临床评价量表(CASCS)各维度评分均升高,对照组低于研究组(P<0.05);两组患者颈椎水平位移值、椎体角度位移值均降低,对照组椎体角度位移值(2.28±0.55)°高于研究组(1.70±0.41)°(t=6.549,P<0.001)、对照组水平位移值(0.36±0.04)°高于研究组(0.22±0.03)°(t=21.689,P<0.001);两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值增高,对照组颈椎生理曲值(4.34±0.80)°低于研究组(4.95±0.75)°(t=-4.309,P<0.001);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AS)评分均降低,且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等生存质量简表(QOL-BREF)各维度的评分均升高,对照组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 Mulligan手法能有效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促进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和生活质量。
膝骨关节炎(KOA)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表现为关节软骨出现退行性病变和骨质增生,可伴有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步行和平衡功能,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水中运动治疗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通过在水环境中运动,利用水的浮力、黏滞性、温度、压力等特殊性质可减轻患者疼痛、消除肿胀、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步行功能等,从而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情绪心理、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许多康复治疗技术与水中运动治疗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使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倍增。本文通过总结归纳水中运动治疗的作用机制、水中运动治疗以及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最新治疗成果,为该病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与指导。
腹部九宫八卦法火龙罐综合灸在传承中医护理精髓火龙罐综合灸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腹部九宫八卦推拿法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为患者提供一种实用的中医护理方法。腹部位于人体中部,是上下联结的枢纽,与五脏六腑关系紧密。本文所探讨的腹部九宫八卦法火龙罐综合灸,以神阙为中心,神阙乃经络汇聚之核心,气运集中之要地,与十二经脉相连,又与脏腑相通。通过在腹部进行九宫八卦法火龙罐综合灸,能够借助经络、腧穴的刺激,使热力直达病所,有效促进经络畅通、调节脏腑功能,进而恢复人体正常机能。其安全性高、舒适度高,且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展现出独特的治疗优势。因此,本文旨在简要阐述腹部九宫八卦法火龙罐综合灸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作用机制及其创新性优势。
目的 系统评价病房安宁疗护对终末期患者日常生活和后续进展的影响。方法 系统检索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Sino-Med、PubMed、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病房安宁疗护对终末期患者干预效果的文章,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6月。依据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分析评估工具(RoB2)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9篇,共研究调查1 552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病房安宁疗护能够提升终末期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MD(95%CI)=8.59(8.05,9.14),Z=31.13,P<0.01]和运动功能[MD(95%CI)=10.52(8.24,12.80),Z=9.03,P<0.01];能提高终末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OR(95%CI)=0.13(0.05,0.34),Z=4.27,P<0.01]。结论 病房安宁疗护能够提升终末期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和运动功能;能提高终末期患者的满意度并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尚不能认为病房安宁疗护能够改变终末期患者的疾病/癌症治疗情况、死亡率、生存情况、重新入院率和急诊就诊率。
目的 本研究旨在检索、评价和总结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喂养不耐受预防和管理的相关证据,为指导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对喂养不耐受的预防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计算机系统检索UpToDate、英国医学杂志(BMJ)临床实践优化网站、国际指南协作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以及医脉通等网站;同时,检索的数据库包括科学网(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CBM、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有关预防和管理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喂养不耐受的专家共识、指南、证据总结、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7月。由两名研究员负责文献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整合。结果 最终纳入15篇文献,包括指南3篇、Meta分析4篇、系统评价3篇、最佳证据2篇、专家共识3篇,从营养状态评估、营养制剂、喂养方式、喂养速度、喂养温度、喂养体位、喂养不耐受的识别、喂养不耐受的处理、提高耐受性9个方面形成31条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预防与管理喂养不耐受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并建议在应用证据时充分考虑临床,制定个性化方案。
腰痛包括特异性下腰痛和非特异性下腰痛(NSLBP),其中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特点是无明确病理及影像学改变,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由于工作、生活的特殊性,海勤人员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发生率较高,是影响海勤人员战斗力生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颠簸、潮湿、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腰椎稳定性下降、腰椎退行性变、小关节紊乱等一系列后果。目前国内外主要采取中医药治疗、物理治疗、运动治疗等多种单一或联合治疗的方法,均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各有利弊;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科学的预防措施,能达到防大于治的效果。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非特异性下腰痛的诊疗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为深入研究海勤人员非特异性下腰痛防治措施提供新思路。
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D)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原因引起睡眠觉醒节律紊乱和睡眠质量异常的疾病。执行任务的现役军队人员,由于需要长期面临高强度的训练、暴露在极端的工作环境中、承担高风险工作内容等,从而导致正常的睡眠模式被打扰,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高。长期严重的睡眠障碍将会导致军队人员的记忆力、注意力、警觉性、执行力降低,不仅对执行任务造成影响,甚至会增加军事人员躯体与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造成严重后果。本文综述了军队人员睡眠障碍的现状、测量工具、影响因素等内容,针对军队人员出现睡眠障碍问题进行分析,并展望了未来军队人员睡眠障碍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开展军队人员任务期间睡眠障碍的相关研究,提高军队人员任务期间睡眠质量提供参考。
髌腱末端病(patellar tendinopathy,PT)是常见于跳跃运动员的慢性膝关节疾病,以髌骨下缘疼痛、运动功能受限为特征,病程长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核心发病机制为髌腱长期超负荷导致的“超负荷-修复失衡”,引发胶原排列紊乱及退行性病变。本研究系统分析了PT的解剖学、生物力学及病理生理学机制,发现近端髌腱因结构特性更易受损,生物力学异常(如踝内翻、髋肌无力)可显著增加髌腱应力,影像学表现为肌腱增厚、低回声及钙化,病理分期涵盖反应性、修复不良与退行性阶段。基于此,提出“分期-联合”康复策略,以疼痛程度为分期依据,急性期以镇痛与负荷管理为核心,采用等长训练联合低强度冲击波治疗,抑制炎症并缓解疼痛;慢性期聚焦结构重塑,通过中高强度冲击波联合离心训练促进胶原合成,并整合渐进式负荷训练增强肌腱功能。同时,强调下肢生物力学整体调整(踝、膝、髋关节干预),从源头减少髌腱应力。该方案具有缓解症状、重建功能、降低复发风险的优势,但未来仍需进一步验证其长期疗效,并探索如何精准分期与个体化治疗,推动PT治疗从症状到功能的全面恢复。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HF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的全因死亡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45例)与死亡组(55例),另选择同期到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对照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PTP1B的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F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评估血清PTP1B指标及Logistic模型对CHF全因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血清PTP1B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左室射血分数、PTP1B、入院舒张压是CHF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清PTP1BD指标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803(0.712~0.894)、0.745、0.778、0.523;Logistic模型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973(0.946~0.989)、0.945、0.911、0.856。结论 血清PTP1B在CHF患者中高表达,是CHF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目的 探讨互联网+护理服务背景下护士情绪智力及冲突处理型态现状,了解情绪智力与冲突处理型态的相关性,为网约护士冲突处理培训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情绪智力量表及护士冲突处理型态量表,对潍坊市157名累计出诊≥5次网约护士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 网约护士最常面对的是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冲突(45.22%),其次是与护士家人的冲突(5.10%);157名网约护士冲突处理总均值为(3.59±0.73)分,各型态得分总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妥协(4.10±0.94)分,整合(3.95±0.80)分,让步(3.70±0.88)分,支配(3.04±0.92)分,逃避(2.97±1.09)分;情绪智力得分总均值为(4.33±0.59)分,各维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情绪评估与表达能力(4.37±0.53)分,自我情绪管理力(4.35±0.74)分,情绪运用能力(4.35±0.58)分,他人情绪识别与评估能力(4.22±0.68)分。相关性分析发现,是否参加过情绪管理及沟通培训与网约护士情绪智力水平正相关,护理管理岗位与网约护士情绪智力水平负相关(P<0.05);医院级别、技术职称、情绪管理培训、护理管理岗位与网约护士冲突处理型态具有相关性(P<0.05);网约护士情绪智力水平与冲突处理型态强相关(P<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自我情绪评估与表达能力为冲突处理型态的主要预测因子。结论 潍坊市网约护士情绪智力水平较高,妥协、整合、让步为其常用冲突处理型态;情绪智力与冲突处理强相关,应加强网约护士情绪管理培训以调整其冲突处理型态,提高网约护士灵活进行冲突处理的能力。
目的 分析自主呼吸试验(SBT)联合超声评估膈肌功能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新余市人民医院2024年1月至11月ICU收治的88例机械通气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进行SBT,SBT实施120 min同时实施床旁超声膈肌功能检测随访48 h,根据这些患者撤机成功与否进行分组,研究组为成功撤机组,对照组为撤机失败组。对比两组患者之间SBT、超声参数。结果 研究组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低于对照组,膈肌活动度(DE)、膈肌增厚分数(DTF)、膈肌在吸气时的收缩速度(DC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SBT联合超声评估膈肌功能参数D-RSBI、DE、DTF、DCV及联合预测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AUC分别为0.862、0.893、0.875、0.891、0.990,均有一定价值。结论 SBT联合超声评估膈肌功能参数(D-RSBI、DE、DTF、DCV)在预测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方面具有高度准确性,可作为有效的临床决策工具。
目的 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自我效能与照护依赖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时(T1)、出院时(T2)及出院1个月(T3)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照护依赖量表(CDS-R)对其行问卷调查,评估患者自我效能及照护依赖水平。应用Amos构建交叉滞后模型,分析患者自我效能与照护依赖的因果时间关系与作用方向。结果 T1、T2、T3的GSES得分分别为(19.14±4.11)分、(24.48±4.27)分、(30.86±4.20)分,T1、T2、T3的CDS-R得分分别为(30.59±6.30)分、(47.12±6.05)分、(61.83±6.21)分,两者均随时间变化呈持续上升趋势(均P<0.05)。T1自我效能显著预测T2照护依赖,T1照护依赖显著预测T2自我效能,路径系数分别为0.422、0.154(均P<0.05);T2自我效能显著预测T3照护依赖,T2照护依赖显著预测T3自我效能,路径系数分别为0.316、0.304(均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照护依赖水平呈下降趋势,且患者的自我效能与照护依赖均具有跨时间点的双向预测关系,互为因果。临床医护人员需动态评估患者自我效能及照护依赖变化特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水平,降低照护依赖程度,促进康复进程。
目的 探究脑出血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与负性情绪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于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并在院内接受手术的脑出血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在患者术后第1、第4、第7个月末(T1、T2、T3)评估患者负性情绪和睡眠状况。应用Amos构建交叉滞后分析模型。结果 T1、T2、T3 三个时间点患者 SAS、SDS、PSQI 得分均正相关(均P<0.05)。交叉滞后模型显示T1时刻SAS得分影响T2时刻PSQI与SDS得分(系数0.302、0.253),T2时刻SAS得分影响T3时刻PSQI与SDS得分(系数0.285、0.241);T1时刻PSQI得分影响T2时刻SDS得分(系数0.367),T2时刻PSQI得分影响T3时刻SAS与SDS得分(系数0.302、0.253);T1时刻SDS得分影响T2时刻PSQI与SAS得分(系数0.279、0.230),T2时刻SDS得分影响T3时刻PSQI与SAS得分(系数0.192、0.342)。除T2 SAS←T1 PSQI这一路径以外(P>0.05),其余路径的效应均显著(均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的睡眠质量与负性情绪之间存在交叉滞后影响,可根据二者关系制定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分层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至2024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128例TIA患者资料,以60岁为分界进行分组,其中老年组(≥60岁)61例,中青年组(<60岁)67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两组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组间比较,老年组冠心病发生率较高(P<0.05),老年组大面积缺血和弥散加权成像阴性比例显著更高(P<0.05),老年组卒中病因分型(TOAST)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较高,不明原因型比例较低(P<0.05),老年组的痴呆率较高(P<0.05),老年组60 d内预后不良的患者比例更高(P<0.05);组内比较,TIA预后不良患者卒中后肺炎和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率比预后良好者更高(P<0.05);年龄≥65岁是TI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47,95%CI=1.254,5.254,P<0.05)。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卒中后肺炎和冠心病是老年组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24,95%CI=1.302,5.852,P<0.05;OR=3.987,95%CI=1.415,5.874,P<0.05;OR=2.669,95%CI=1.157,6.174,P<0.05)。NIHSS评分、卒中后肺炎和神经功能缺损加重是中青年组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44,95%CI=1.105,7.175,P<0.05;OR=3.152,95%CI=1.021,7.996,P<0.05;OR=2.854,95%CI=1.175,7.658,P<0.05)。结论 TIA临床特征与年龄有相关性,针对中青年TIA患者,应早期予有效干预,防止神经功能缺损加重;老年TIA患者更容易合并心脑血管基础病和痴呆、肺炎,年龄超过65岁的TIA患者临床预后相对较差,重点需放在预防感染和改善心肺功能上。
目的 观察并评价养血柔肝针法治疗不同原因导致的耳鸣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耳鸣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列举采用养血柔肝针法治疗脑梗死后耳鸣、脑出血后耳鸣、带状疱疹后耳鸣3个临床案例,观察并记录和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例患者的耳鸣程度均明显减轻甚至消失,听力明显改善,伴随症状同样得到缓解。结论 养血柔肝针法在不同类型的耳鸣治疗中均表现出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伴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一疗法以其独特的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为耳鸣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