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近10年肾衰竭营养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前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2015年1月至2025年1月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 5.8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740篇文献,近10年肾衰竭营养领域发文量保持平稳略上升趋势,英法和美国在肾衰竭营养领域的发文量最多,重要程度和中心地位最高。近10年肾衰竭营养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肾衰竭患者死亡率、营养状况及风险因素等方面;研究前沿集中在肾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机制、并发症、中西医治疗等方面。结论 肾衰竭营养领域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应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拓宽合作领域,聚焦肾衰竭营养领域的相关研究热点及前沿,以促进我国肾衰竭患者营养研究的发展。
目的 收集近5年国内外有关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的临床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研究TEAS进展,旨在为TEAS临床应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 Database)、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TEAS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第一作者、发文机构和文献发表期刊进行分析,同时依据ICD-11系统分类对TEAS适用疾病进行分类,分析总结TEAS适应证及优势病种。结果 本研究最终选取751篇文献进行分析,其中包含的疾病类型多达171种,广泛覆盖19个疾病系统。TEAS用于临床治疗的国内研究较为丰富,但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相对欠缺。结论 TEAS在外科手术后、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等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具有优势病种突出优点。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属感知脆弱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武警特色医学中心于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1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BS)、医学应对问卷(MCMQ)、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感知脆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11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属FBS量表得分(24.17±1.30)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属FBS量表得分在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属FBS量表评分与MCMQ问卷评分、SSRS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 =-0.877、-0.799,均P<0.001),与SAS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 =0.814,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B=-0.190,P=0.017)、MCMQ问卷评分(B=-0.070,P<0.001)、家庭人均月收入(B=0.335,P=0.001)、SAS量表评分(B=0.047,P<0.001)、SSRS量表评分(B=-0.080,P<0.001)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属感知脆弱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属感知脆弱水平偏高,文化程度、医学应对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焦虑程度、社会支持水平为影响其感知脆弱水平的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感知脆弱的关注,可通过结合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以降低其感知脆弱水平,从而促进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身心健康。
目的 编制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感知量表,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 以心理测量范式为理论基础,结合文献检索、质性访谈及专家函询构建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感知量表,通过对281例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调查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 量表包括3个维度27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6.292%,总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69;Cronbach's α系数为0.924,折半信度为0.722,2周重测信度为0.790。结论 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感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来评估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发病风险感知能力。
目的 探究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重返工作自我效能与个人掌控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于天津市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治疗的96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个人掌控量表(PMS)以及重返工作自我效能量表(RTW-SE)进行,应用S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者关联,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重返工作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 最终回收获得96份有效数据的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PMS、RTW-SE评分分别为(22.05±3.85)分、(4.12±0.64)分,两者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0.62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病前工作类型、文化程度、性别、疾病类型以及PMS为患者重返工作岗位自我效能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重返工作自我效能水平低于正常水平,加强患者个人掌控感以及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可能是有效提高患者重返工作自我效能的可行策略。
随着部队低剂量电离辐射(low dose ionizing radiation,LDIR)岗位作业人员群体不断扩大,对职业防护标准和身心健康要求越来越高,但LDIR作业人员健康评估尚缺乏相关规范标准。本文基于健康评估的内涵,探讨LDIR作业人员疗养期间健康评估的基本任务,一是全维掌握其身心健康状况,二是全面准确认识其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三是帮助和修正其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基于LDIR作业人员的职业特点,阐述LDIR作业人员疗养期间健康评估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生理状况评估、心理智能状况评估以及岗位作业能力状况评估。并就深入开展LDIR作业人员疗养期间全维健康评估研究展开思考,建议应深化辐射敏感指标、能力健康指标、健康风险评估三方面的研究。为LDIR作业人员疗养期间的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超声具有安全、实时、便捷、经济等优势,在急诊医学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用场景日益深广。然而,目前在我军大多数基层部队医疗单位中,由于重视不足、专业培训不规范、基层军医对急诊超声的实用价值不明确等原因,多数超声设备尚未发挥其应有作用。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剖析,探讨超声在基层部队常见急症诊治中的临床价值,重点阐述超声在泌尿系结石、急性阑尾炎、军事训练伤、腹部闭合性损伤、软组织内异物、急性胰腺炎、睾丸扭转、血胸、隐匿性骨折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最后,探讨了进一步推动超声在基层部队急诊中应用的相关建议。超声技术在基层部队常见急、重症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基层部队应进一步重视超声在日常急诊中的应用,把急诊超声的推广和运用作为基层医疗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提升基层部队急诊医疗质量和水平,更好地维护官兵健康,保障部队战斗力。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儿童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症状残留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症状残留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睡眠打鼾、呼吸暂停、睡眠躁动,以及日间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进一步影响患儿认知功能发育及心血管代谢健康。随着社会生活方式改变及疾病诊疗水平提升,术后症状残留作为OSA管理的关键难点,已成为儿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系统综述儿童OSA术后症状残留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估工具、生物标志物探索、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等维度进行综合梳理,为临床医护人员和家庭提供科学依据,以推动对术后症状残留的早期识别、规范管理及精准干预。
目的 研究探讨飞行员脊柱旋转肌群的生物力学特征,为飞行员的体能训练及预防腰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在某院区疗养的60名飞行员,采用60°/s和180°/s两种角速度,应用德国IsoMed 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飞行员躯干旋转肌群的肌力,比较不同角速度下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左旋转、右旋转肌力之比的差异。结果 相同角速度下,飞行员躯干左旋转、右旋转的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随着角速度的增加而减少,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左右侧之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6~0.274,t=1.030~1.465,P均>0.05),旋转肌群力量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不同的角速度下,飞行员躯干旋转的力量存在明显差异(t=13.963~16.133,P<0.01),快速旋转能力明显低于慢速旋转能力。结论 飞行员应加强躯干旋转力量的训练,特别是旋转耐力的训练,预防腰痛的发生。
目的 探究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团体心理训练在特勤官兵负性情绪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5年5月在某中心疗养的110例存在负性情绪的特勤官兵的基本资料,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n=55,团体心理训练)、观察组(n=55,虚拟现实技术联合团体心理训练)。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创伤后应激障碍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4.64±0.67)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评分(17.61±3.29)分均低于对照组(5.94±1.22)分和(22.40±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927、5.734,P均<0.001)。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联合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明显改善特勤官兵负性情绪,改善心理应激状态,提升睡眠质量,促进预后。
目的 探讨结构针灸刺法在膝关节军事训练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某中心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160例膝关节军事训练伤患者病例资料,对治疗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结构针灸刺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整理、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症状、膝关节功能等数据。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25%)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膝关节军事训练伤患者实施结构针灸刺法,疗效确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有效减轻疼痛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复发率。
目的 探讨“脊督一体”指导下排罐法联合颈项恢刺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4年8月至2025年4月就诊于安阳市中医院的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共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颈部推拿,治疗组给予脊督排罐法联合颈项恢刺。治疗3周后,对比分析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眩晕障碍评分量表(D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总有效率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CV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ESCV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HI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组改善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脊督排罐法联合颈项恢刺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源性眩晕疗效确切,简便安全。
目的 探究本体感觉鞋垫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在慢性踝关节不稳(CA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庐山康复疗养中心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收治的120例CA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tDCS、本体感觉鞋垫和运动训练,对照组采用tDCS伪刺激、本体感觉鞋垫和运动训练,常规治疗组采用tDCS伪刺激、普通鞋垫和运动训练。3次/周,持续6周。对比3组的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评分、Y平衡测试(YBT)、MedTrack-Balance(MTB)平衡系统评估结果。结果 治疗6周后,实验组的CAIT评分(24.68±2.11)分高于对照组的(22.39±2.04)分、常规治疗组的(21.01±2.05)分,实验组的YBT为(100.75±5.08)%高于对照组的(97.50±2.24)%、常规治疗组的(95.29±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实验组的压力中心摆动面积为(210.52±21.06)mm2、反应时间为(0.39±0.04)s,均低于对照组的(354.06±34.05)mm2、(0.48±0.05)s以及常规治疗组的(514.08±51.03)mm2、(0.51±0.05)s,实验组的椭球曲率(0.85±0.08)、运动速度(4.45±0.40)°/s、最大偏移比值(71.95±7.02)%、方向控制(110.95±10.90)%,均高于对照组的(0.73±0.07)、(4.18±0.39)°/s、(68.15±
6.72)%、(98.02±9.80)%以及常规治疗组的(0.69±0.06)、(3.92±0.37)°/s、(64.25±6.33)%、(93.05±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AI患者运动训练基础上采用tDCS联合本体感觉鞋垫干预可提高患者踝关节稳定性,改善其平衡能力。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和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用对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年10月至2024年11月收治的100例BD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研究组联合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理健康水平、精神症状、氧化应激指标与睡眠质量。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48.76±2.25)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50.12±2.33)分,低于对照组的(53.51±2.94)分、(55.67±2.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阳性与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更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更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更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BD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精神症状,降低其氧化应激反应,提高其睡眠质量。
目的 研究压力接种训练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1月百色市人民医院76例DR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结构式心理干预,观察组同时行压力接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心理健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伤残接受量表(ADS)评分及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SDSCA)评分。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6.84±1.31)mmol/L、餐后2 h血糖(8.11±2.26)mmol/L低于对照组(7.69±1.52)mmol/L、(9.93±2.35)mmol/L(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AS(42.78±2.91)分、SDS(35.94±3.86)分低于对照组(45.63±3.36)分、(42.77±4.65)分(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ADS(90.59±7.63)分、SDSCA(51.69±5.63)分高于对照组(82.65±8.34)分、(45.93±5.24)分(P<0.05)。结论 压力接种训练与结构式心理干预联合用于DR患者中,有益于患者身心健康的双重改善,可提高患者疾病接受程度与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降低患者血
糖水平。
目的 探讨Mulligan动态贴扎术联合冲击波治疗(ESWT)在腕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某中心收治的TFCC损伤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0例)、实验组(n=40例),在常规康复措施基础上,对照组予以ESWT干预,实验组予以Mulligan动态贴扎术联合ESWT干预,观察4周。于干预前、干预2周、干预4周时,对比两组疼痛度[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疼痛阈值(数显压痛测量仪数值)、握力计数值及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干预2周、4周时,两组NR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干预4周时NRS评分较干预2周时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4周时,两组疼痛阈值、握力计数值及腕关节功能评分较干预前提高,干预4周时疼痛阈值、握力计数值及腕关节功能评分较干预2周时提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lligan动态贴扎术联合ESWT应用于TFCC损伤患者中,可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疼痛阈值、握力及腕关节功能。
目的 探讨归因训练联合动态体质量管理应用于肾移植患者的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将2023年7月至2024年9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肾移植患者分为常规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和联合组(60例,增加归因训练联合动态体质量管理),对比两组的肾功能、自我效能、营养状况及疾病面对方式。结果 联合组的血清肌酐(126.40±13.54)μmol/L低于常规组(131.96±14.05)μmol/L(P<0.05);联合组的肾小球滤过率(58.13±4.16)mL/min高于常规组(55.82±4.27)mL/min(P<0.05);联合组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的前蛋白(306.78±60.66)mg/L、白蛋白(36.26±2.24)g/L、血红蛋白(105.74±10.72)g/L水平均高于常规组(283.12±59.18)mg/L、(35.10±2.05)g/L、(101.85±10.38)g/L(P<0.05);联合组医学应对量表(MCMQ)中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MCMQ中的应对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归因训练联合动态体质量管理能够改善肾移植患者的肾功能和营养状况,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疾病应对能力。
目的 分析丹东五龙背温泉结合水中太极运动疗法在高血压患者综合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于大连康复疗养中心五龙背疗养区参加疗养的高血压患者2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氨氯地平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温泉结合水中太极运动疗法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焦虑评分、BMI指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入睡时间评分、睡眠时间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以及用药量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为(125.61±7.14)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为(75.30±4.10)mmHg,比对照组患者收缩压(137.65±5.32)mmHg及舒张压(83.80±3.40)mmHg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32.19±4.7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9.29±5.45)分(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睡眠时间评分(2.23±0.69)分显著低于干预前(2.72±0.34)分(P<0.05),研究组患者入睡时间评分(1.68±0.19)分、睡眠时间评分(1.78±0.43)分、睡眠质量评分(1.56±0.72)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入睡时间评分(2.71±0.46)分、睡眠时间评分(2.67±0.85)分、睡眠质量评分(2.52±0.26)分(P<0.05),对照组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评分虽有所改善,但结果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而对比两组治疗后结果,研究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BMI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MI指数结果虽然有所下降,但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用药量比较,研究组用药量(4.08±1.43)mg显著低于对照组用药量(5.35±1.74)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采用丹东五龙背温泉结合水中太极的综合康复效果显著。
目的 探析悬吊训练联合功能训练在膝关节损伤特勤人员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某中心收治的11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55例采用悬吊技术联合功能训练,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在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变形及稳定性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功能评分量表(HSS)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RS评分(2.11±0.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8±0.23)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8.773,P<0.001)。结论 悬吊训练联合功能训练应用于膝关节损伤患者中效果良好,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还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目的 基于气津两伤病机,研究中药生脉饮治疗运动疲劳诱发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4年12月运动疲劳诱发痛风患者132例,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研究组67例,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美洛昔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脉饮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疼痛程度评分、疼痛持续时间、疲劳程度评分、血尿酸及血肌酸激酶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48.95±8.74)h VS (56.32±9.05)h],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1.65±0.61)分VS (2.38±0.76)分],疲劳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25.45±10.83)分 VS (35.69±11.02)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365.83±64.25)μmmoL/L VS (423.75±69.38)μmmoL/L],血肌酸激酶水平低于对照组[(172.41±44.63)U/L VS (285.36±59.45)U/L],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津两伤是运动疲劳后痛风发作的早期病机,中药生脉饮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目的 探究三草利胆汤治疗肝胆湿热型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郸城县中医院82例肝胆湿热型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41,基础治疗+三草利胆汤)、对照组(n=41,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影像学指标和血清学指标[总胆汁酸(TBA)、谷草转氨酶(AST)、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厚度]、炎症指标[肿瘤标志物-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治疗6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6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口苦口干、右胁胀痛、腹脘胀满、身重困倦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BA、胆囊壁厚度、AST指标低于对照组,胆囊收缩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TNF-α、IL-8、IL-6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9.76% VS 4.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肝胆湿热型胆囊炎患者经三草利胆汤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影像学指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目的 探讨经皮精准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4年4月新余市人民医院90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和研究组(经皮精准撬拨复位治疗),各45例,术后随访观察1年。比较两组术后优良率、Bohler's角、Gissane's角、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后优良率88.89%、86.67%,术前、术后Bohler's角、Gissane's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Bohler's角及Gissane's角均高于本组术前;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皮精准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具有良好的疗效,术后均能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且经皮精准撬拨复位治疗手术相关指标更好、并发症更低,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目的 探讨一体位超声同心轴穿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行PCN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非同心轴穿刺,研究组采用一体位超声同心轴穿刺;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输血与介入下止血情况、穿刺准确性、穿刺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27.44±4.36)min、总住院天数(4.03±1.06)d均较对照组(37.25±4.51)min、(5.12±1.12)d短,术后24 h失血量(9.55±2.12)g/L、术中出血量 (9.55±1.65)mL均较对照组(13.35±2.62)g/L、(16.25±2.35)mL低(P<0.05);研究组无输血治疗、介入下止血,与对照组3.33%、1.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0.00%、总穿刺成功率100%较对照组75.00%、90.00%高(P<0.05);研究组穿刺时间(4.81±0.66)min较对照组(6.25±1.21)min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较对照组16.67%低(P<0.05)。结论 PCNL术中采用一体位超声同心轴穿刺可减少出血量,提高穿刺准确性,缩短穿刺时间,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失衡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设为研究组,入院均给予常规治疗,并于治疗前测定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数目,另分别纳入同期100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三组肠道菌群,治疗后随访6个月,依据随访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肠道菌群计数,并采用Cox回归分析肠道菌群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肠道菌群失衡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目少于对照1组,且对照1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目少于对照2组;研究组肠杆菌、肠球菌多于对照1组,且对照1组肠杆菌、肠球菌数目多于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100例患者中14例病死,占比14.00%(14/100);预后不良组Child-Pugh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合并营养不良占比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目多于预后不良组,肠杆菌、肠球菌数目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合并营养不良、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有关(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肠道菌群失衡的概率较高,且肠道菌群失衡可增加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预后。